近日,铁山区隆重举行社区司法工作启动仪式暨法制文化广场活动。铁山区法院在深入全区各社区、村进行大量调研工作的基础上,研究制定了社区司法工作方案并贯彻实施。该院通过调动五种力量,整合五类资源,完善五项机制,构建五个平台,努力创新社区司法模式,强化群众法制观念,提高司法工作效率,积极化解社会矛盾,全力打造“无讼社区”。
一、“五员”归位,明确社区司法工作主体职责
一是明确社区网格员的职责,社区网格员是社区基础信息的一线采集者,化解纠纷的最初实施者。二是明确人民调解员的职责,人民调解员担负着社区矛盾纠纷调处的法定职责。三是明确司法助理员的职责,司法助理员由司法局工作人员担任,负责管理人民调解委员会,指导和参与民间调解工作。四是明确社区民警的职责,社区民警承担开展群众工作、掌握社情民意、管理实有人口、组织安全防范、维护治安秩序和应急救助服务六项职责。五是明确审判员的工作职责,审判员在社区司法工作中承担工作指导、诉讼引导、司法确认、强制执行、司法审查等多项职能。
二、五环相扣,完善社区司法机制
一是建立诉讼引导机制,将简单民事案件从法院分流至社区。二是建立巡回指导机制,成立法院指导人民调解委员会工作领导小组,加强法院与人民调解委员会日常工作的沟通协调和业务指导。三是建立委托调解机制,规范、简化对外移送委托调解案件的委托手续,承办人就委托的个案进行业务指导,提高案件调解成功率。四是强化司法确认机制,加强与社区、人民调解员、网格员以及其他各方面的配合与协调,推动司法确认工作制度的全面开展。五是推进民事速裁机制,实现案件繁简分流规范化、文书送达高效化、审理过程简易化、文书制作智能化。
三、“五台”互补,拓展社区司法功能
一是建立审判公开工作平台,建立社区巡回审判制度,选择有代表性的刑事、民事案件在社区开庭和调解,并邀请社区网格员、人民调解员参与旁听。二是完善社区矫正工作平台,建立“社区义工站”、“阳光学校”等社区矫正基地,借助司法部门、社会团体和社区的力量,帮助解决非监禁刑罪犯尤其是未成年罪犯在生活、就业等方面的实际困难。三是建立信访维稳工作平台,主动与社区进行沟通联系,变上访为下访,了解重点信访人员的情况,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将矛盾纠纷解决在基层。四是建立法制宣传工作平台,在社区广泛开展法治文化广场和法治教育进课堂活动,通过开展法官讲座、图片展览、发放宣传资料等形式,全面宣传和谐家庭、和谐邻里、和谐劳动、和谐经商等无讼社区理念。五是建立司法协助工作平台,法院社区司法工作人员与社区网格员建立日常联系,网格员在法律文书送达的指引和见证、了解当事人基本情况、提供被执行人财产信息、做当事人思想工作等各方面提供积极协助。
四、“五力”融合,整合社区司法资源
全面整合人力、物力、财力、能力、法力五大资源。一是选派社会阅历丰富、调解能力强的法官担任社区司法工作,同时扩大人民陪审员队伍,加强人民调解组织建设。二是加强社区司法工作的物质装备投入力度,为社区巡回办案、社区调解创造条件。三是加大对社区司法工作的财政投入力度,给予优秀的社区工作人员政治荣誉和物质奖励。四是能力建设贯穿社区司法工作的始终,全面提升社区网格员、人民调解员、人民陪审员和审判员的法律业务知识和调解工作能力。五是完善社区司法工作的各项制度体系,为社区司法工作提供重要的制度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