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意执行,助企“重生”

2023-08-18 11:13
来源: 西塞山区人民法院
    浏览: 2190

DSC03239_副本.jpg

“一面锦旗讲不完我想说的话,也表达不完我对法官的感谢。”被执行企业黄石某建筑公司的代表将锦旗送到了执行法官张芹的手中。

护企兴商,司法有为。在“荆楚雷霆2023”涉民营企业专项执行行动强势推进下,西塞山区法院能动司法、善意执行,切实保障民营企业合法权益。近日,该院成功执结了一起被执行人为民营企业的案件。

欠债不还,让双方陷入僵局

“护航民营企业的健康发展,我们不能就案办案,一定要深入企业,做实涉企经济影响评估工作。”在办理这起租赁合同纠纷案件时,执行法官张芹感慨道。

2010年申请执行人郭某某因被执行企业黄石某建筑公司迟迟不履行还款义务,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在执行过程中,因未查找到被执行企业的可供执行财产线索,故终结了本次执行程序。2022年,被执行企业的欠款本息已达90余万元,郭某某了解到该企业存在经营活动,向法院申请恢复执行程序,要求冻结该企业全部银行账户,并将其纳入限制高消费、失信被执行人名单。
  案件恢复执行后,执行法官实地调查发现,该企业经历了股权转让,现在的控股股东及经营者对股权转让前的公司债务并不知情,且企业目前发展良好,如就案办案,对其采取强制措施,有可能让一家经营正常企业陷入困境。

善意执行,助企脱困“重生”

“该案涉及一家企业的存亡,一定要想办法让双方充分沟通,争取‘双赢’。”
  本着善意文明执行理念,张芹对被执行企业法定代表人释法明理,“出让股权转让并不影响公司对外负债的承担,股权转让前的公司债务也应由公司对外承担。股权出让方故意隐瞒真相,没有真实、全面地向受让方披露,属于违约行为,应承担违约责任。”
  “法官释法明理很透彻,非常感谢,虽然企业债务并不是我们经营时欠下的,但秉持诚信经营理念有利于公司赢得更大市场。”该企业负责人表示。
  如何最大程度力争双方的和解?张芹在向被执行企业释明救济途径的同时,将该企业股权转让及经营情况与申请执行人多次沟通,双方达成了执行和解。  
  被执行人承诺所欠款项分期履行,申请执行人亦同意解除对企业账户冻结和“限高”等信用惩戒措施,法院当即解除了对企业账户的冻结及信用惩戒措施。现被执行企业已按执行和解协议金额全部履行完毕。 

今年以来,西塞山区法院持续在护航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中出实招,聚焦涉民营企业执行案件进行攻坚,对有发展前景、诚信经营的企业,精准识别、分类施策,贯彻善意文明执行理念,最大限度降低对被执行企业的不利影响,为企业发展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