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承办法官陈婷提笔写判决书的那一刻,脑海里突然闪现被告在法庭上说的话:“我们合作这么多年,我不会故意拖欠。前几天,我遇到一个好朋友,他是见证了我们发展的人,他说他相信我一定会还上钱的。”陈婷立即停笔,联系到被告及这个愿意相信他的朋友,通过中间人的担保,僵持已久的两企业之间的贷款纠纷案及两个企业法人代表之间的借款纠纷案,两案一次性调解结案。
原告与被告湖北某饲料加工公司系多年合作伙伴,原告长期向被告提供饲料原料,双方形成了买卖合同关系。2023年2月13日,经双方对账,被告公司欠原告货款172541.50元。2023年9月17日至2024年3月24日期间,湖北某饲料加工公司陆续向原告支付货款110000元,尚欠原告货款62541.50元款付。经催讨,湖北某饲料加工公司仍未支付剩余货款。
同时,一气之下,原告公司法人代表周某某还将被告公司法人代表张某某于2018年11 月14日因家庭生活困难需要向其借款30000元也进行起诉,要求法院判决张某某立即归还。
两案均由承办法官陈婷办理,她想,双方曾经是精诚合作的合伙,甚至当其中一方生活出现困难时另一方也伸出援手借钱,可见他们不仅是事业伙伴还是相互帮助的好朋友。于是,她进行了庭前调解。可是双方因为欠款纠纷,你来我往,争论不休,矛盾变得尖锐,第一次调解无果而终。
两起案件如期开庭时,双方在庭审中也是火药味十足。原告坚决要求法院判决,并且他还向法院申请了诉前保全,冻结被告公司的全部账户。被告说,原告全然不顾他们昔日的情份,在他公司遇到困难的时候,还冻结公司账号,把他逼到了死路,动弹不得。庭审调解陷入僵局。
开庭结束之后,承办法官又多次约谈双方,但是原告仍态度坚决,被告也只是诉苦,消极悲观。调解之路似乎已经走到尽头。可是如果以判决结案,双方关系便彻底破裂,冻结账户也不会解开,被告就真的“死路一条”了。陈婷日思夜想如何解套?临到最后写判决书时,脑海中突然闪现被告提到过的案外人王总,他同时是原被告的好友,他如果愿意出面提供担保或许一切纠纷皆可解开。
于是,第二天一上班,法官陈婷便通知原告、被告到法院,与他们谈了自己的想法,他们表示担忧:“王总愿意做担保人吗?”陈婷说:“不试试怎么知道呢?”原告便抱着试试的态度当即给王总打电话。“王总答应了。”原告兴奋地告诉大家。周某某及张某某均表示同意王总作为保证人加入两案诉讼,案件终于出现反转。原、被告双方很快达成了调解协议:原、被告双方一致同意被告湖北某饲料加工公司于2025年1月1日前向原告公司支付货款62541.50元。被告张某某、王某某对被告湖北某饲料公司的上述债务承担连带清偿责任。周某某与张某某之前的民间借贷纠纷一案也随之达成协议。
原、被告在两份调解协议书上签字画押后,原告向法院申请解封诉前保全账户,两个剑拔弩张原、被告握手言和。法官陈婷看到三人坐在一起谈笑风生时,忍不住夸赞王总是两人的“和事佬”,不想,王总认真地说,您才是真正的受人尊敬的“和事佬”,没有一判了之,修复了我们朋友之前的友情。
判决前一刻的沉思折射出的是人民法院“司法为民”的理念,折射出的是化解当事人坚冰的司法温情,折射出的是人民法官为化解矛盾纠、维护社会和谐、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做出的孜孜不倦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