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场法庭审理的背后,不仅有公平正义的庄严裁判,还可能有温暖人心的人文关怀。在西塞山区法院就有这样一个故事,如同一束温暖的光,悄然照亮了司法的角落。
那是一个再平常不过的上午,一位当事人却陷入了两难的困境。因为必须要参加庭审,而家中又实在无人能照料年仅两岁半的女儿,无奈之下,他只能带着孩子匆匆赶到法院。
走进诉讼服务大厅,看着即将开始的庭审,又看看怀中懵懂的女儿,他的眼神里满是焦急与无助。犹豫再三,他怀着忐忑的心情,走向了导诉员闫婷,小心翼翼地提出了自己的请求,希望能将女儿暂时托付给她照顾。
看着眼前这位焦虑的当事人,闫婷没有丝毫的犹豫,脸上立刻浮现温暖的笑容,轻轻点了点头,说道:“您放心,孩子交给我,不用担心。”这句简单的承诺,如同给他吃了一颗定心丸。
从当事人离开的那一刻起,闫婷便多了一份特殊的“工作”,化身“临时妈妈”。忙碌的诉讼服务大厅里,她一边有条不紊地处理着各项导诉事务,一边时刻留意着小女孩的情况。
小女孩名叫花花,一开始还有些怯生生的,闫婷便蹲下身,温柔地抚摸着她的头,轻声细语地哄着:“花花乖哦,看这凳子多舒服呀,咱们在这儿坐着等爸爸,爸爸很快就忙完来找花花啦。”花花眨着水汪汪的大眼睛,似乎听懂了闫婷的话,乖乖地坐在一旁。
接下来的时间里,闫婷只要稍有空闲,就会陪花花聊聊天,给她讲讲有趣的小故事。有时候,大厅里人来人往,有些嘈杂,闫婷担心花花害怕,便将她抱在怀里,轻轻拍着她的背,用温暖的怀抱给予她安全感。
终于,庭审结束了。这位当事人匆匆走出法庭,一眼就看到女儿正坐在凳子上,开心地玩着闫婷给她的小玩偶。花花看到爸爸,立刻张开小手扑了过去。孩子爸爸紧紧地抱住女儿,眼中满是感激,走到闫婷面前,深深地鞠了一躬,激动地说:“太感谢了!要不是您帮忙照顾孩子,我真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谢谢!”
而花花也学着爸爸的样子,奶声奶气地对着闫婷说:“谢谢姐姐!”听到这稚嫩的声音,闫婷的眼眶微微湿润了,她摸了摸花花的头,说道:“不用谢,花花以后要乖乖的哦。”这句简单的感谢,让整个诉讼服务大厅仿佛被一股暖流包围,洋溢着温馨的气息。
这看似平凡的一幕,却生动地展现了法院干警对职责的坚守和为民司法的情怀。他们在维护司法秩序、保障诉讼活动顺利进行的同时,始终将当事人的困难放在心上,用这份细致入微的温暖,让大家在感受法律威严的同时,也能体会到司法的柔情与温度。这样的温暖,如同点点繁星,照亮了每一位当事人的诉讼之路,也为法治社会增添了一抹别样的温情亮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