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偿赠送游戏装备?无偿代打?免费上分?在网络世界里,这些看似诱人的“馅饼”,可能是诈骗分子设下的重重陷阱。
近日,大冶法院审理了一起信用卡诈骗案,被告人黄某利用游戏诈骗未成年人,被判处有期徒刑七个月,缓刑一年,并处罚金两万五千元。
2023年2月,黄某同黄某某(另案处理)到大冶游玩,多日后两人将手中钱全部花光又没有收入,便动起歪心思在某手游上发布“带上分、送皮肤”等虚假信息,吸引10-12岁未成年人添加微信。不久后,10岁小朋友欣欣(化名)就“上钩”了,黄某和黄某某一起合作,一边陪欣欣打游戏获取信任,一边诱骗欣欣将妈妈的身份证、银行卡账号等信息透露给黄某。拿到受害人的有关信息后,两人又引导欣欣开启屏幕共享获取银行卡验证码,将被害人银行卡绑定在自己的购物APP上,并在该平台上购买了13000余元黄金。
当两人以为“大获成功”准备“抽身”寻找下一个目标时,黄金在邮寄途中被侦查机关“锁定”了,侦查机关根据快递单上信息“顺藤摸瓜”,很快便找到了黄某的藏身之处。
日前,该黄金已返还给欣欣家人。
法院经审理认为,黄某冒用他人信用卡进行信用卡诈骗活动,数额较大,其行为已构成信用卡诈骗罪。黄某对未成年人实施诈骗,酌情从重处罚。案发后主动交代事实经过视为自首,且自愿认罪认罚,可从轻处罚。鉴于诈骗财物已被公安机关追回发还被害人,根据该案犯罪性质、情节,造成危害后果及犯罪后的悔罪表现,故作出以上判决。
法官说法
近年来,发生在学生群体中的共享屏幕诈骗案件屡见不鲜,不法分子利用学生防范意识薄弱的特点,通过各种网络平台实施诈骗,给学生及家庭带来了严重的经济损失。广大家长应加强对孩子的防骗教育,引导孩子正确认识网络世界,提高自我保护能力。同时,要密切关注孩子的网络活动,及时发现并制止可疑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