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行先试“小切口”

助力打造营商环境法治新高地

2023-09-15 10:09
来源: 黄石市中级人民法院
作者: 尹君    浏览: 3417

优化营商环境是稳增长的当务之急,更是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长远之策。近年来,黄石市汇聚优化营商环境强大合力,着力营造干事创业良好氛围,持之以恒推动打造营商环境新高地。黄石市两级法院以优化营商环境先行区创建试点为契机,坚持聚力攻坚,靶向施策,以能动司法解企业难题,助力企业发展“上高速”,为实现黄石“打造武汉都市圈重要增长极”提供坚强的司法保障。

优服务、快解纷,护航企业行稳致远

今年6月,因北京某技术有限公司出现代收款不能给付问题,极大影响了大冶某餐饮集团资金链,餐饮集团多次联络未果后向法院起诉。案件由大冶市商事纠纷“共享法庭”受理,法官黄静迅速开展线上调查、调解,最终促成和解,餐饮集团在一个月内便收到全部营业款,及时解决了资金周转问题。仔细跟踪案情后,黄静发现与北京某技术有限公司签订代收款服务合同的本地餐饮公司众多,且大多面临同样问题,意识到事态发展将极大影响本地餐饮业生态,黄静持续跟进北京该家技术公司,积极与相关餐饮公司对接,为相关公司追回营业款近百万元。

大冶涉企商事纠纷“共享法庭”揭牌成立.png

上述案件是大冶法院推行商事纠纷“共享法庭”营商环境先行区试点创建的生动实践。通过“一屏一线一终端”,大冶法院成立了共享法庭20个,将专业化商事审判服务覆盖全部重点区域、领域,建立起以大冶湖高新区罗家桥专业商事法庭为核心,各人民法庭为支点,共享法庭为延伸的商事诉讼服务新格局。不仅可以进行网上立案、线上调解、在线诉讼、云上开庭、远程咨询,而且还积极引入了各类调解资源,对接大冶市总商会、大冶市泰隆村镇银行等重要力量,建立起“线上+线下”“站点+法院”的全流程诉讼服务模式,为各类市场主体化解商事纠纷打开“绿色通道”。

黄倩倩法官在上窑商会“小西法官工作站”为商户提供法律咨询.jpg

“没打官司就顺利拿到了钱!黄法官,真的谢谢你呀!”西塞山区上窑商贸街的商户黄某因一起保险合同纠纷,寻求商会法官工作站驻点法官的帮助,一笔60万元的保险理赔金关系到他店铺的资金周转。驻点法官黄倩倩接到案件后立即联系保险公司,组织双方进行诉前调解,经多次协商,双方最终就理赔金额和给付时间达成一致意见,黄某顺利及时拿到保险理赔款。“我们这里是黄石的‘汉正街’,有各类批发零售商户1700余户。自从有了法官工作站,我们商户就近就能解决矛盾纠纷,真方便!”黄石市政协委员黄冬枝是一家商贸公司的负责人,也是上窑商会会长,谈起上窑商会法官工作站,她是连连点赞。西塞山法院在上窑商会和大上海商圈分别设立矛盾源头治理法官工作站,采取法官、法官助理“驻点+预约”的办公模式,通过“工作站+调解员”的特色解纷路径,实现商会街区矛盾纠纷诉前多元化解,推动“无讼商圈”建设,今年7月,工作站进一步升级为“小西法官工作站”创新打造“党建+法官工作站+商会”的护航商圈模式,逐步引导形成以非诉讼方式解决纠纷的营商氛围。

善执行、巧处置,力助企业纾困解难

 微信图片_20230914110218.jpg

“优化营商盘活企业双赢、助力民工讨薪温暖人心”送这面锦旗的是237名农民工。6月7日上午,阳新法院集中为他们发放了最后一批50万元执行款。4年前这起案件进入执行程序时,阳新法院未对被执行企业厂房直接进行拍卖,而是多方调查后,根据企业实际经营状况提出“以厂房租金偿债”的解决方案,不仅最终将所有农民工补偿金全部偿还到位,企业也成功转型为生态环保公司,重获新生。近年来,黄石法院在涉企案件执行中不断强化平等保护、善意文明执行理念,坚持以更精细的执行工作帮助企业解困松绑,运用“活封”“活扣”“保全财产置换”“组合式还款”等方式,最大限度降低对企业正常生产经营活动的影响;出台《涉企案件快速执行工作指引》,成立由青年干警组成的执行专班,推动涉企案件快执快结;试行自动履行机制,落实被执行人信用预警和修复制度,今年以来,已为126家企业开具自动履行证明。“正是有了这个证明,我们才能正常参与融资信贷,获得了银行的贷款。我们已追加投资,建设二期工程,预计年生产总值将达2亿元!”湖北某磁材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强调,该公司因借款合同纠纷进入强制执行程序后,西塞山法院不仅引导企业用产品货物置换土地查封,让企业得以用土地进行融资回转资金流,一次性偿还1050万余元借款,还向该公司出具了自动履行证明书,为其守信“背书”,让企业发展上新台阶。

大冶金湾实业与金湾酒店实质合并重整第一次债权人会议召开.jpg

“将国风与楚地文化进行完美融合,充分体现青铜文化元素。”重整投资人大冶某资产经营管理公司负责人表示,拟将金湾酒店打造成黄石地区首个国风高端酒店项目。金湾实业及其关联企业金湾酒店曾是大冶“龙头”产业,老城区唯一一家综合性娱乐场所,但因资金链断裂,爆发系统性债务危机,加之经营不善,改造装修房屋处于“烂尾楼”状态,两企业翻身乏术,遂向法院申请破产重整,大冶法院受理后开创性进行黄石首例关联企业实质合并重整。经审查,合并后两家企业有共计4.75亿余元债务、147户债权人,重整工作压力巨大。但考虑到两家企业土地、房产、酒店设施等生产要素完整保留,具有一定的运营价值,有挽救可能,遂决定通过公开招募方式选定重整投资人,保护企业现有生产力和无形资产。最终在“府院联动”工作机制助推下,促成大冶某资产经营管理公司揭榜出资,同时还促成该案最大债权人北京某投资有限公司主动让渡资金938万元,大幅度提高了普通债权的受偿率。8月22日,仅历时5个月,大冶法院召开实质合并重整案债权人会议,高票通过合并重整方案和债权人债务清偿方案,23万平方米闲置土地和建筑打开“重生之门”,老街肌理之上,新的城市地标也将诞生。“不是所有进入破产程序的企业都必然走向结束,特别是地方重点产业,系统谋划,统筹推动,灵活运用破产重整各项制度,尽最大努力挖掘资产价值,激发企业重生潜力,旧动能也能变成新动能,这才是地方高质量发展的最好方向”大冶法院院长陈敬涛介绍。在大冶法院审理的另一起大冶西北还地桥镇某冶金原料有限公司破产重整案中,法院探索试行危困企业预重整拯救机制,最终成功引入民营资本,化解执行积案10余起的同时让该企业得以继续生产,300万元重整投资款更是提前履行到位。

微信图片_20230914111714.png

在阳新法院审理的湖北某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破产清算案中,针对旗下房地产烂尾项目,法院创新采用将申请公司与其合作公司的土地使用权证进行分割以锁定权利人的方式,试行破产案件财产解封及处置优化机制,最终得以盘活阳新城区近3亿元资产项目,释放土地资源近2万平方米,让322户购房者的购房款得以全额退还,98%的工程款和职工工资得以清偿。此外,黄石法院大胆开启公益清算强制退出机制试点工作,市中院与市市场监管局共同会签《关于开展经营异常企业公益清算强制退出的通知》,并决定在开发区·铁山区首批启动,8月30日,凭借法院终结强制清算文书,市场监管局成功为“黄石市明月矿业有限公司”等20家终结强制清算程序的企业办理注销登记,一批“僵尸”企业有序退市,便捷高效的退出机制不断完善,有力推动了市场资源配置优化,激发了市场主体活力。

化隐患、增活力,厚植企业发展沃土

 微信图片_20230914102241.jpg

“根据法院的建议,我们改变了工作的处理方法,使老百姓对我们的工作更加理解和支持,满意度大幅提升。”近日,在对司法建议回访活动中,下陆法院多次听到这句话。针对街办在强制拆除违法建筑类案件中出现的问题,下陆法院对涉诉街办发出司法建议。街办收到司法建议后,组织对2021年以来的所有案卷进行自查整改,对执法中心骨干成员进行业务知识培训,并重新制定行政执法程序范本,建立案例库和经验交流机制,确保今后强制拆违工作不论程序还是实体工作上都能依法依规,有效提升了相关行政机关政务水平。以提升服务为重点,打造廉洁高效的政务环境,是提高城市综合成本比较优势的重要内容,下陆法院作为健全行政诉讼司法建议机制的营商环境先行区试点法院,今年以来,立足全局,“抓前端、治未病”,深入研究分析,针对行政强拆法律适用错误、行政登记证据不足、政府信息公开超期答复及答复不规范等问题发出司法建议8份,其中2份被转化为建议单位的相关规范性文件,有力提升了营商环境软实力。在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方面,黄石法院还主动延伸司法职能,积极打出“组合拳”。出台服务保障黄石加快打造武汉都市圈重要增长极10条举措,让优化营商环境司法举措系统制度化;召开全市法院涉企案件经济影响评估制度研讨会,努力实现涉企评估“精准化”;打造电子卷宗深度应用闭环链条,推动诉讼服务中心建设,启用智慧破产系统,助力审判工作智能化;依托黄石“千名干部进千企”活动,服务企业项目常态化。

黄石市知识产权宣传周启动.jpg

2023年黄石市知识产权宣传周启动仪式上,黄石中院发布“2022年黄石知识产权保护典型案例”,其中高效审理销售与他人作品“孙悟空”高度相似产品一案,被《人民法院报》《中国法院网》《中国知识产权报数字报》、中国版权协会微信公众号等媒体宣传推广,充分发挥了裁判规则的示范引领作用。在推动知识产权司法保护上,黄石法院还持续深化审判体系改革,努力构建跨部门协同保护机制,建立知识产权保护联系机制,在重点公司设立知识产权司法保护联络点、工作站一共5处,有效促进知识产权纠纷高质效维权和多元化处理,为助推协同创新,助力黄石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司法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