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矛盾终落地,一面锦旗表谢意。
近日,西塞山区人民法院实质性化解了一起涉及拆迁工作的租赁合同纠纷案,原、被告达成调解,握手言和,长达6年的征收拆迁工作也终于可以继续推进,法官的用心办案获得了双方称赞。
原告某公司的法定代表人与被告赵某系多年好友,赵某承租该公司的土地进行经营,因差欠租金,原告将赵某诉至法院,要求解除合同并支付租金,还要承担未付租金的违约责任。看似简单的一起土地租赁合同纠纷,两好友怎么就因为差欠的那一点租金而闹到了法庭呢?
承办法官黄倩倩在庭前调解中发现,双方当事人矛盾的症结是案涉地块在6年前即面临拆迁时,土地使用权人和实际租用者之间对于拆迁利益的分配问题一直未达成一致。这么长时间的拉锯,得给政府部门的拆迁工作带来多大的影响啊?找到了问题根源,黄倩倩立即要求双方配合调取拆迁办对于此地块的拆迁补偿方案,综合考虑土地、地面附属物、基础设施、构筑物、停产停业损失、搬迁费用等各项补偿金额,结合双方租赁期限、租金欠付金额等因素,合理分摊、精细计算,经过多次组织双方磋商协调,最终寻到平衡点,达成一致分配意见,调解成功。
原告方表示愿意先行垫付补偿款给被告,尽快腾退场地,以便于该地块的征收工作早日完成,公司也进入运行正轨。 被告也表示,矛盾的化解、资金的保障能让他重新选址启动自己的事业,愿意配合原告处理征收工作。双方心结自此解开,均表示感谢法院为该案调解工作所作出的努力。
能顺利将这起僵持6年的问题“破冰”有什么“高招”?黄倩倩说:“我们审理案子时静下心来想一想,当事人争执的最终目的是什么,将矛盾的源头找到了,我们再想办法帮他们解决,而不仅仅局限于案子本身的法律关系,这就是实实在在为群众排忧解难了。”
调解工作耗时耗力,但却是对当事人最好的化解纠纷方式,也是彻底化解心结的办法。矛盾化解路上,西塞山区法院人厚植情怀,值此“一招”,背后却是将“为民”的初心都融入了每一件案子,只为最大努力守护人民群众和辖区企业最切身的利益,全力打造安全稳定高效的法治化营商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