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名民事审判法官助理,我每天的工作,都与那些最需要法律保护的社会群体紧密相连。我深知,我的使命不仅是办理案件,更是守护那些在纷争中可能被淹没的微弱声音—是为颤巍巍的老人撑起一把伞,也是为困境中的聋哑者点亮一盏灯。我愿多花一小时倾听,多打一个电话沟通,多走一里路上门,为他们争得一份应有的尊严与公平。 为残疾老者解租房忧 “法院能来家里开庭,我心里又感动又踏实!”一起廉租保障房房屋租赁合同纠纷在何某家中成功调解后,这位常年卧病在床的残疾老人激动地紧握法官的手说道。看到这个场景,为上门开庭忙活了数日的我也由衷感到开心和满足。 何某系某公司的退休职工,其家庭是黄石市特困低保户,为缓解家庭的住房实际困难,何某与某公司签订了《廉租房房屋租赁合同》,约定何某按月支付租金,公司将其建设的廉租房租赁给何某居住。何某家庭入住到廉租房数年后,发现房屋出现漏水及部分天花板、墙面等处出现脱皮、裂缝等现象,遂决定从2023年1月起不再向某公司交纳房租,后某公司起诉何某支付拖欠租金并要求其搬离保障房。 在协助主审法官梳理本案案情时,我们了解到何某本人因血栓等疾病常年卧床,行动非常迟缓不便,无法前往法院参加庭审诉讼,而其子女又在外地工作。法官当即决定上门开庭,我则迅速联络何某及某公司代理人协调时间、准备移动庭审设备和案卷材料,做好上门开庭前的各项准备工作。 开庭当日,我与书记员提前早早来到何某家中,一起布置临时法庭并认真完成了庭审及调解记录工作。目睹法官将法理、事理、情理融于一体,耐心引导双方从对立走向对话,细致讲明何某依法履约的义务,也督促公司承担房屋修缮责任。当双方最终握手言和,何某连声道谢的那一刻,我深受触动。为人民群众提供“如我在诉”的上门诉讼服务正是“枫桥经验”所倡导的,暖的是民心,解的是心结。 让聋哑女“听见”法治之声 被告聋哑女王某因开店资金周转需要,经朋友介绍,以其所有的位于下陆区广州路的一处房屋作为抵押向郑某等三位古稀老人借款20万元,并办理了抵押登记,但是王某逾期未能还清借款,三位老人遂诉至法院。 庭审中,王某对欠款事实予以认可,但表示自己暂时没有偿还能力,三原告并不相信被告所言,要求法院直接判决,进入执行程序后拍卖王某抵押房屋,这当然是一条最快捷的结案方法。但我和承办法官讨论后发现,被告王某系聋哑人,简单一判了之并强制拍卖其住房,有可能使她面临居无住所、漂泊动荡的困难处境,我们决定通过调解方式化解本案纠纷。 聋哑人王某沟通不便以及三原告情绪激动不愿与王某沟通,都给本案调解工作带来了巨大挑战。 考虑到原、被告居住在同一社区的情况,在法官指导下,我主动邀请熟悉当事人的社区工作人员参与,在社区调解室共同搭建调解平台。调解前,我特意学习了基本沟通手势,并备好纸笔与白板。我协助法官通过书写、手势辅助和展示证据等方式,为王某搭建沟通桥梁,确保其真实意思被准确、完整地表达。历经三轮调解,老人们从激动转为缓和,又从缓和转为理解,王某也真诚表达还款意愿。最终,双方达成分期还款协议。 当我将协议内容逐字逐句写给王某看,并见她点头确认时,成就感油然而生。我明白了,司法公正体现在对每一个诉讼主体特别是弱势群体权利的平等保护中,而我的价值,正是将这些宏大理念落实于每一个细微的协助之中。 冯振宇 下陆区法院 四级法官助理 时光在卷宗的翻动间静静流淌,岁月在文书的字里行间悄然沉淀。我们法院干警的日常,看似平凡,却承载着无数人最真切的期盼。我们最终追求的,从来不是程序的终结,而是要让无助者得到力量,让失衡的天平重归公正,让司法的阳光穿透云雾,温暖每一个冰冷的角落。通过将“枫桥经验”融入血脉,我们努力让法律不再是冰冷的条文,而是可以被感知的温情与力量。我们正以最真诚的行动,为弱势者权益奔走,为无声者呐喊,共同绘就一幅属于新时代、充满司法人文关怀的动人“枫”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