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塞山区法院在日常审判工作中,对基层法院法律文书 “送达难”的问题进行了梳理,并提出了解决问题的相关对策。
一、存在的问题:
1、外出务工者较多。有些被告常年在外打工,甚至全家外出工作,一年中只回家几天,联系方式经常变化,在这种情况下原告和法院则无法掌握其动态。
2、恶意躲避法院的传唤。一些当事人在得知他人起诉自己后,为了避免法院传唤,手机关机,去亲戚朋友家“避难”,与法院“躲猫猫”。
3、拒绝承认身份。部分当事人在法院依其住处地址送达传票时,开门后发现自己是被告,就佯装不是本人,谎称根本不认识“被告”。
4、上班一族送达难。法院工作人员送达材料的时间往往是上班族工作的时间,所以导致当事人不在家,也无法留置送达。
5、当事人不讲诚信。有些当事人在外地,接到电话后不接受邮寄送达。而是向法院工作人员打电话或发送短信,表态开庭时会准时参加。但开庭时,却并未到庭。对此法律暂无规定,法院只能继续送达。
二、对策与建议:
1、对在外务工人员的送达,法院应与务工人员户籍所在地派出所和社区紧密联系,联系其尚在本地的亲戚朋友,通过他们联系到在外务工人员,确定在外务工的地址,再通过电话传真或者邮寄送达。
2、对于恶意躲避法院传唤的当事人,法院可先掌握其同住家属信息,与家属沟通拒不应诉的危害性,争取让家属劝服其自愿来法院应诉并领取材料。
3、对于拒绝承认身份的当事人,法院在送达前可现去当地户籍机关掌握其基本资料或身份照片,尽量熟悉其基本情况,使当事人无法抵赖。也可邀请当事人所在地的,对该自然人有一定了解的基层组织人员(如社区工作人员、小区物业等)陪同,对整个送达过程予以见证。
4、对于上班一族的当事人,法院可在电话中先与其沟通,在其无法来法院也没有时间在家的情况下,法院工作人员可将材料送至当事人单位附近,让其下楼领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