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七一”建党节来临之际,西塞山区法院持续贯彻落实党员干部“下基层察民情解民忧暖民心”实践活动要求,大力开展“党建+”系列主题活动,主动延伸司法服务,积极入驻商圈,解决辖区企业的涉法矛盾,降低市场主体的司法成本,为营造一流营商环境提供了有力司法保障。
机制再创新:“党建+法官工作站+商会”驱动法治思想“早”根植
2021年5月,西塞山区法院驻上窑商贸城商会法官工作站正式成立,该院行政庭每月定期组织法官深入商会一线,了解商户司法需求,提供法律服务。
今年6月,党员法官黄倩倩接到商会商户关于保险合同纠纷的咨询,在了解到可能影响商户资金周转经营的具体情况后,她迅速前往上窑商会,“零距离”为商户提供上门服务。调解过程中,黄倩倩充分依据诉源治理和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对双方积极引导、细致分析、释法说理,并实地化解双方的争议问题。最终,商户双方就债权金额和给付时间达成诉前调解,并依法进行了司法确认,商户的赔偿款迅速到账,节约了时间和诉讼成本。
近年来,西塞山区法院党组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持把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挺在前面”的重要指示精神,念好“早”字诀,坚持“抓党建、带队建、促审判”的工作思路,通过党建引领,不断延伸司法服务,培育审判品牌,推动抓好各项审判工作任务的落实,切实让党建“活”起来,让品牌“亮”起来。
商圈破天荒:“巡回法庭”助力矛盾纠纷“早”化解
6月21日下午,民事审判庭到西塞山区澄月街道大智路社区开展大上海商圈巡回审判普法活动,当地多个商户现场旁听庭审。
据了解,原告张某诉称在某美容馆充值购买了多项美容美体服务,还未消费完毕,该美容馆便称店面升级无限期闭店,不再提供相应服务。张某便诉至法院,要求解除双方合同关系,退还未服务的预收款,并称该美容馆无相应医疗美容资质,所订立的医疗美容服务合同无效,应退还张某已交的全部医疗美容费用。美容馆辩称其还有其他分店,张某可在附近分店继续享受美容服务,且张某在该店购买的是产品而不是服务,产品多数已过保质期,故不同意解除合同亦不同意退还美容费用;关于医疗美容服务,美容馆辩称系张某与案外人私自协议,与该店无关,双方无医疗美容合同关系。
庭审中,双方就该案的争议焦点依次进行法庭调查、法庭辩论等环节。休庭后,党员法官余思橙继续组织原、被告进行调解,调解不成,择日宣判。
“企业经营要顺利最主要的就是小心驶得万年船,最根本的就是依法依规。”
“今天的庭审不仅让我学到了如何打官司,更提升了我的法治意识,意识到了如何避免打官司。”
这是来自现场旁听庭审的观众发自肺腑的感言。余思橙表示,西塞山区法院巡回法庭首次进到商圈审理涉企案件,切切实实做到了诉讼服务在一线、调解审判到一线。
在“党建+”模式下,法院将诉前调解和巡回法庭“前置”至商会平台,这是西塞山区法院坚持“向前一步”服务理念的关键举措,是能动司法护西塞钢城万家企业的缩影。。
下一步,该院将继续推进机关党建工作与审执工作的互融互促,利用“党建+”模式,延伸司法职能,优化营商环境,不断推进诉源治理向纵深发展,切实实现基层矛盾纠纷止于未发、化于未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