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多元解纷新机制:黄石法院“点线面”协同推进建设工程领域纠纷高效化解

2025-08-07 10:58
来源: 黄石市中级人民法院
作者: 邓晶    浏览: 1695

今年以来,黄石法院深入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聚焦建设工程领域纠纷的新特点、新情况,创新构建“点线面”三维解纷体系,全面提升纠纷化解质效。2025年1—7月,全市法院建工案件审限内结案率85.75%,同比上升2.85%;调撤率达51.04%,同比上升7.68%;平均审理时间98.22天,同比缩短0.6天。

点上聚力,共绘行业解纷同心圆

针对建工案件专业性强、争议焦点集中、鉴定周期长等难点,一方面,联合行政机关、仲裁机构、公证机构及建设工程质量调解委员会等专业组织,吸纳建设、施工、监理等行业专家加入调解队伍,提升解纷专业性;另一方面,优化诉前、诉中鉴定程序,有效衔接鉴定程序与诉前调解、司法确认等环节,法官与调解员由“单打独斗”转变为“协同作战”,既精准定位矛盾焦点,又促进纠纷柔性化解,形成双向沟通互动的动态协同机制,有效提高了调解质效。

今年7月,黄石市铁山区法院通过审前调解、专业会审、技术咨询等创新机制,成功化解一起标的近4亿元的工程款纠纷,节约诉讼成本100多万元。

线上延伸,织密专业解纷立体网

立足审判专业化建设,建立“双核驱动”质量管控机制,压实院庭长阅核责任,定期召开专业法官会议、审判委员会,对案件把脉会诊,对症下药;打造专家型审判团队,注重条线业务培训、类案研讨、精品培树,提升司法能力。采用“分型诊疗”调处模式,通过证据审查定性质,沟通协调明诉求,专业评估分类型,定制化解方案,形成调解评估衔接、简案速调快审、鉴定与判决并行等特色流程,为纠纷化解“量体裁衣”。打造“云上解纷”平台,依托企业微信搭建“一键直达”沟通桥梁,实现诉讼参与人“指尖互联”,打通诉讼服务“最后一公里”,促进审判工作高效开展。

今年3月,大冶市法院运用“诊断+保全+调解+履行”闭环机制,仅用3天时间成功调解一起跨省建设工程合同纠纷,被告大冶某置业公司向原告江苏某设计公司全额支付80余万元欠款,避免了繁冗的诉讼和执行过程,显著降低企业维权成本。

面上推动,下活多元共治"一盘棋"

坚持党委统揽全局,联合有关职能部门、街道社区等基层组织探索形成联动治理新路径,推动各部门共谋解纷策略,共建解纷平台。

f7d91221c1c585d80ca7c32b36f7b7fb.jpg

今年8月,黄石中院与黄石市经信局、黄石市住更局联合召开黄石市建筑行业民营企业家座谈会,公布全市法院建设工程纠纷案件的典型案例和调研报告,与企业家代表共同分析当前建工行业违法违规行为多发、内部管理失范风险突出、质量安全责任落实不到位、工程结算矛盾集中、纠纷化解周期长成本高等症结,并就如何协同联动、进一步规范市场秩序、防范化解经营风险等方面问题凝聚共识,共同发力推进辖区建筑行业更加规范化、法治化。

下一步,黄石法院将持续探索化解建工纠纷新举措,织牢多元调解“联动网”,进一步深化府院联动、法企联动、行业联动,推动建工领域纠纷化解,为护航建工行业健康发展、打造一流营商环境提供有力司法服务和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