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方欠我钱几年了,能要回来吗?”
“前老板把我辞了,我告他能获得赔偿吗?”
……
12月4日国家宪法日,阳新法院前的法治广场正式落成,“獬豸”“刑鼎”等法治标志坐落其中。5名阳新法院干警在广场前“摆摊”,为络绎不绝的群众提供法律咨询。
近年来,阳新法院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聚焦“八五”普法规划要求,不断创新法治宣传方式,提高普法宣传质效,强化法治文化建设,努力为阳新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营造良好法治环境。
加强组织领导,压实责任开好局
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指导,坚持法律法规学习与司法实践活动相结合的原则。把推进法治建设工作纳入党组议事日程,与其他工作同计划、同部署、同检查,同考评。2021年来,党组会专题研究部署、督促落实普法工作3次。
围绕“八五”普法规划,成立普法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积极参与综治中心工作、推动法治宣传进镇村,助力全县基层领导干部的法治素养进一步提升,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法治能力进一步增强,法治建设基础进一步夯实,切实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消解在萌芽,真正实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形成齐抓共管的普法工作机制。
注重文化育人,筑牢阵地促引领
坚持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按照干警实际需求有针对性地开展业务培训,积极回应人民群众对司法工作的新期盼。2023年2月13日至14日,阳新法院首次邀请武汉大学党内法规研究中心副主任伍华军等人来院开展专题宣讲会。此前,阳新法院与武汉大学党内法规研究中心签署院校合作框架协议,通过理论研学和审判实务的融合交流的方式,构建资源整合、优势互补,共建共治的法治人才培养体系。2023年9月8日,为全面增强全市法院破产审判工作人员及破产管理人理论知识和业务能力,黄石法院2023年度第一期破产实务沙龙在阳新法院举办,武汉大学法学院教授、湖北省法学会破产法学研究会会长张善斌等专家、学者纷纷开讲。自2021年起,阳新法院开展、参与“向晓社”学习工作坊、专题宣讲讲堂等各类学法用法活动30余场次,全力建设高素质专业化法院队伍。
不仅聚焦干警理论、业务技能学习,还重视法治文化建设,着重发挥法治文化潜移默化的教化和调控作用。阳新法院将法治元素融入到基础设施建设中,筹建了法治文化广场、法治文化长廊,打造法治文化新名片。2022年5月26日,阳新法院与黄石市第一技工学校青少年法治教育基地正式签约挂牌,为阳新青少年法治宣传教育提供了一个新平台、新阵地,帮助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打造了一个“实战化平台”。
丰富宣传方式,法治素养再提升
“受众从被动接收到主动传播,法治宣讲团的作用得到了充分发挥。”在第一期“法治进基层”活动中,阳新法院集中开展13场法治讲座,为阳新670余名基层党员干部、法律明白人和群众等送去防范养老诈骗的相关法律知识及方法。
结合“下基层察民情解民忧暖民心”实践活动,阳新法院与各镇场区、企业等建立常态化联络沟通机制,共同打造协调联动、集成高效的宣讲诉求响应机制。2022年8月,阳新法院制定《阳新县人民法院关于开展法治进基层活动的实施方案》,成立以该院党组书记、院长王建明为组长的活动领导小组,依托“向晓社”平台,各人民法庭及审判庭根据负责辖区实际开展“法治进基层”宣讲活动,力争通过三年时间做到宣讲全覆盖、零盲区,全面增强基层党员干部法治意识,提升服务群众、化解矛盾、应对风险等基层社会治理能力。截至目前,阳新法院共开展法治进基层活动10期,足迹遍布乡镇、社区、学校、企业等,活动掠影连续2次被《人民法院报》报道。
“走出去”送法、“请进来”学法,“预防式”宣教形式更能凸显法治宣传的意义。为进一步增强受众学法、用法、守法意识,阳新法院广泛开展庭审观摩、模拟法庭、专题讲座、普法剧场等活动,先后邀请100余名领导干部、300余名学生旁听庭审,“零距离”震撼心灵深处,沉浸式感受法律权威。此外,该院加强自媒体网络平台建设,搭建“指尖上的课堂”,切实发挥典型案例的警示教育作用。持续加大短视频、音频、漫画等宣传方式的尝试和投入,增强普法实效,以百姓喜闻乐见的宣传方式讲好法治故事、法律知识。开设《珊珊说法》普法栏目,发布普法视频24期,播放量达8.3万余次。
“路虽远,行则将致;事虽难,做则必成。”法治文化建设绝非一蹴而就,更需久久为功。阳新法院将会持续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和习近平文化思想,准确回应人民群众司法需求,不断提升审执工作质效,建设新时代人民法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