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单”“接单”仅半小时
“是‘银龄先锋’志愿服务队吗?我们下黄社区现有一起矛盾纠纷,可以过来调解吗?”“接单”后的大冶法院“银龄先锋”志愿服务队队员胡甲伟与曹险峰取得联系后立即前往下黄社区。
上午8时许,年近80岁的耄耋老人曹某(女)坐在社区大厅,哭诉自己的侄儿刚子(化名)对自己不管不顾,无家可归了。 胡甲伟等经与社区书记黄治林、副主任黄朝华、社区民警等碰头商议后,决定成立临时调解小组,并为此召开“赡养协调会”,共同出谋划策,化解老人赡养问题。(从社区“点单”到法院“接单”仅用半小时。)
从“背对背”到“面对面”
第一次协调会在社区办公室召开,调解小组通知刚子夫妻到场。坐在轮椅上的老人曹某情绪激动,见侄儿夫妻的到来,便把脸转向一边,背对着他们。调解小组见状,为避免因言辞激烈引起争吵加深矛盾,遂把老人与刚子分开调解。
负责做老人调解工作的曹险峰心里清楚,老人与侄儿之间的误会并非“一日之寒”。她为老人倒了杯热水,一番嘘寒问暖之后,老人终于打开了话匣子。“其实国家发放的各项老人补贴也够我的生活费用了,但我没有亲人陪伴,孤苦伶仃......。”说着说着,老人声泪俱下。曹险峰为老人擦去眼泪,转而用女儿般亲切的语气继续唠嗑,一聊就是两个多小时!原来,老人一生命运多舛、遭受了种种的苦难,年轻时未生育子女,如今耄耋之年的她除刚子夫妻俩再无其他亲人。“我一直把刚子当成自己的亲生儿子,如今我老了不中用了,他开始嫌弃我了啊!”说到这里,老人拉着曹险峰的手泣不成声,曹险峰极力隐藏自己早已湿润的眼眶。对老人的人生遭遇不由心生怜悯之情!学过心理学的她知道,此刻要保持沉着冷静,不仅要用法、理,还要用心、用情来化解老人与侄儿之间的“疙瘩”。于是,她为老人讲述身边赡养老人的矛盾纠纷调解案例、指出尊老爱幼是家庭和谐的基础,相互包容是幸福绵长的“法宝”。“精诚所至,金石为开”,老人多日的郁闷心结在曹险峰“走心”的聊天、情理交融的劝说下终于慢慢融化了。
与此同时,另一组胡甲伟与刚子夫妻俩的调解场面,也由之前的欲言又止、满腹委屈转变成畅所欲言、眉舒目展。原来,刚子夫妻俩在老人曹某生病住院生活完全不能自理的情况下,把她从医院接回家,通过寸步不离近三个月的精心照料,才使老人得到好转可以正常饮食和睡眠。近期,由于夫妻俩接了一份需加班的临时工作,因此缺少时间来对老人嘘寒问暖的关怀与陪伴,老人的委屈、抱怨便越积越多,直至离家出走……
“胡法官,您就放心吧!以后我们会多抽出时间陪伴姑姑的!”听到刚子这样的承诺,胡甲伟连连点头称赞。胡甲伟对他们夫妻俩的付出给予充分肯定和赞赏后,劝说他们多理解包容老人,多沟通交流,让老人感受到家的温暖。
终于,这场历经三个多小时的调解,老人与刚子夫妻从“背对背”变成了“面对面”。“姑姑,我们回家吧”!刚子一声简单、朴实的话语,此刻却显得亲切温暖、诚挚感人!这句话使老人和侄儿冰释前嫌,也使调解小组如释重负。
老人回家
“我与你们无亲无故,你们却为我的事如此费心!”“能为您老人家解决烦忧,我们感到由衷地开心!”胡甲伟说完和曹险峰一起握住老人的手告别。
矛盾调解成功了,老人也回家了,胡甲伟、曹险峰老惦记着老人回家后能否真的与侄儿夫妻俩和睦相处。三天后,胡甲伟组织下黄社区一起去老人家进行探访。
正在晒太阳的老人曹某,见到突然来访的胡甲伟一行,既惊讶又感动!胡甲伟一行围坐在老人身旁,与她嘘寒问暖,嘱咐老人保重身体,体贴年轻人的生活不易,同时也劝说刚子夫妻俩要多包容老人,一家人和睦相处、相亲相爱,为子女和社区作出榜样。
胡甲伟一行在老人依依不舍的眼神和刚子夫妻俩跟随的脚步中离去。冬日的太阳穿过小区高大的梧桐树,金子般的光影洒在胡甲伟、曹险峰银发上熠熠生辉,温暖而美好!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顺利完成一件件社区“订单”,就是解决一个个家庭的矛盾纠纷。大冶法院“银龄先锋”这支基层社会治理不可或缺的力量,不断创新工作思路,发挥自身优势和专长,凝聚共同缔造的力量为群众排忧解难,让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